近,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《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(2020-2021年)》,其目的是淘汰国三排放的老车,而国三排放基本是07年左右的车,至今多也就是13、4年的车龄,远没有达到需要淘汰的程度。这个时候很多人便开始抱怨国内没有良好的玩车环境,老车没有生存空间,国内没有汽车文化等等,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看国内哪些政策导致了老车的集体灭绝。
有关强制报废
首先要明确的是,国家针对非营运车辆的小型客车是没有强制报废年限的,2003年,以前15年报废的政策变更成了15年后一年两次验车,而只有当车辆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才会引导报废。很少有人能开到60万公里,所以有了这条政策,车至少是能够不被强制解体了。
虽然没有了强制报废政策,但是有些政策会引导人们去处理掉自己的车辆,其本质与强制报废几乎无异。
比如深圳,这是一个限购城市。在2018年的时候,深圳政府曾实施过当年报废掉所有的国I车辆的政策,如果车主不在限定时间内报废车辆,将取消指标置换资格。换句话说,国I排放的车你能继续开,但换车的时候就要把你指标收回了,谁让你不听话呢,自己重新摇号去。
另外比如北京,从2017年2月份开始,所有国I国II排放的车辆禁止驶入五环,导致五环内的这些老车无法行驶上路,五环外的车辆可以正常上路,但行驶范围也受到限制,这就迫使很多人终将旧车淘汰掉。
排放严格的欧美
说到底,政府出台这么多限制老旧车、引导报废的政策,就是想要创造出一个相对良好的生存环境,这点是无可厚非,但看看欧美对于老车的政策,可能也会对我们是个借鉴吧。
在美国排放管理严格的加州,只要车辆的尾气排放符合它所生产时候的标准,无论是80年代、70年代更老的汽车,它就是可以上路行驶的。而在其他一些管理相对宽松的州,有些车甚至不冒黑烟,行驶性能没有问题,也是可以通过检测的。在欧洲也是如此,而且欧洲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尾气排放限值,所以肯定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不环保的。
国内政策应当更为灵活
其实无论在哪里,老车的淘汰都是一个必然趋势,随着里程、时间的推移,它会出现油耗增多,性能、行驶质感、可靠性降低,费用上升,甚至安全性落后等种种问题。所以只要一台老车到达某一个车主不能忍受的临界点,它会自然而然被淘汰掉。所以我觉得保留现有的鼓励机制甚至加大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,因为这对于那些真心想要换车的人是福音,也确实能够促进老车的淘汰。
但另一方面,那些愿意将老车留在手中继续使用的人,愿意继续欣赏一台车的人毕竟是有的,且数量并不会很大。同时这些老车往往使用频率会极低,不会经常出现在路上,所以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小,那我们的政策为什么不能对它们稍微宽容一些呢?除了鼓励淘汰难道就要有惩罚机制么?中国的汽车发展时间本就不长,如果连这短短的历史都不能够保留的话,对于我们这些喜爱汽车的人来说,真的太令人伤感了。
您好,欢迎关注,本人竭诚为您服务。公司大重庆范围内直收各种报废车辆、事故车,报废车,黄标车,脱审车,重型自卸车,老旧车,大小货车,半挂车,平板车,水泥罐车,粉尘罐车,搅拌罐车,各种工程车,越野车,着火车,泡水车。一站式服务、诚信合作。成功交车并长期合作的大客户,部门将在回收价格、拖车服务、车款付结、手续办理等服务上给予优惠和支持,欢迎联系咨询。